当导弹距离战机还有10公里时,战机已难以逃脱。 现代空战中,导弹发射后,其飞行速度与目标距离直接影响目标的击中概率。以霹雳15导弹为例,其发射后,在10公里的距离内,会依靠自身动力与制导系统追踪目标。 这10公里的距离,对高速飞行的导弹而言,转瞬即至。导弹在飞行过程中,不断根据目标战机的实时位置及时调整运动方向,10公里的距离足够导弹完成多次精准轨道修正,不给战机留下逃脱的时间。 而阵风战机作为一款多用途战斗机,机动性能有自身缺陷。
在设计时,就采用了先进的气动布局,拥有可动鸭翼与后掠翼等结构,能在空战中做出多种复杂动作。然而,阵风战机的机动性能存在极限。在面对敌方导弹追击时,其最大过载能力有限,且机动动作会消耗大量燃油与速度。导致战机的后续持续作战能力下降。同时,阵风战机的电子对抗系统在干扰导弹时,也存在成功率限制,难以完全抵御敌方导弹攻击。 霹雳15导弹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的中远程空空导弹。其采用主动雷达制导与双向数据链技术,具备极高的灵敏度。 在追踪目标过程中,导弹内部的导引头,能够快速及时的捕捉对方战机的雷达反射信号与红外特征,即便目标战机采取机动规避,导弹也能迅速感知其位置变化,并做出相应调整。 霹雳15导弹的控制系统反应速度极快,可在极短时间内计算出最佳追击路线,相比传统空空导弹,其灵敏度大幅提升,能更精准地锁定并攻击目标。 霹雳15导弹的灵敏性与阵风战机的灵活性存在本质差异。 导弹的灵敏性体现在其制导与追踪系统上,依靠电子设备与算法,能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反应,且不受人体生理极限限制。
而阵风战机的灵活性,虽能实现复杂机动,但受飞行员人体生理极限限制制约。当霹雳15导弹剩余10公里距离时,其凭借灵敏的制导系统,可迅速计算出阵风战机机动后的位置,而阵风战机受限于自身机动性能与飞行员承受能力,无法做出更有效的规避动作,两者在对抗中,导弹灵敏性的巨大优势得以凸显。 究竟是导弹技术发展已完全压制战机性能,还是阵风战机存在技术短板。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,未来空战的格局又将如何演变,值得持续关注与探讨。
和兴网,证券配资公司,财通策略嬴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